三、原始与现代并存的"共产主义"
共产主义是中国人的永恒追求,而在摩梭人的生活中,"共产主义"又是实实在在的现实。在大家庭里,祖母作为精神领袖,达布作为CEO,大家共享财富。大落水村的阿哥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颇为生动。
教授们做人文研究,告诉摩梭小孩让他们在家里问亲生母亲是谁,结果小孩在家里挨了狠狠的收拾,然后教授赶忙向家中人挨个道歉。在摩梭大家庭中,每一个小孩都是所有人的,甚至十岁前都不晓得亲身母亲是谁。家里的阿妈们,顶多按辈分论一下大妈、二妈、三妈等等。
在这样的大家庭全家人合理分工,财富共享,家庭结构很是稳定,而且最发人深省的是这样的家庭将"很大程度上"杜绝孤儿和孤寡老人。
四、旅游--传统与现代文明的碰撞
作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旅游给这里带来了无限的商机,住宿、餐饮、骑马、划船、晚会表演等等,渐次发展成熟。但旅游开发也对摩梭传统文化造成巨大的冲击。
首当其冲的是分家问题。原始摩梭人受环境影响,为半耕半牧的生活,大家庭内人员分工明确,家庭结构稳定。因为旅游的契机,积累了大量的财富,个人对大家庭的依赖程度降低,加之利益分配与私利的矛盾,更激化了小家与大家的冲突。虽然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如限制土地分配,教授们也在积极寻求保护民族传统的方法,但是摩梭大家庭仍面临着分裂的危机。
其次便是最令人头痛的人口流失问题。现在教育资源多了,越来越多的孩子念书离开了老家,加之交通愈加便捷,也有非常多的人外出打工,传统的大家庭变得难以延续,过去普遍存在的三十几口人的大家庭,现在已是凤毛麟角了。
但在发展中也看到了当地人民的智慧。以大落水村为例,在管理局统一管理之前,大落水成立了管理小组,分管旅游的各个产业,每家出人,利益按家户平分。遇到管理漏洞,或利益矛盾立刻开会,商讨最公平策略。
在传统保护这一方面,当地也修建了摩梭民俗博物馆,组织民俗歌舞表演,摩梭家访等等,既带动了经济发展,又宣传、保护了民俗文化。8月9日,我们走访了位于温泉镇的摩梭文化传承手工作坊。阿七独支玛是省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也是这家手工作坊的核心。她的儿子阿七尼玛次尔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和我们讲述如今摩梭文化传承的现状。手工作坊试图将摩梭传统图案和工艺与新潮的设计相结合来打开市场,这不失为一种顺应时代潮流又保护传统文化的好方式。
五、保护最后的净土
我们阅读的一些文献中提到了个人增权,即调动当地民众自己的力量,通过自己"觉醒"和自我学习,挖掘文化潜力,合理利用新技术,一方面壮大整合旅游产业,另一方面寻求传统文化保护和发展良方。
在保护传统这个问题上,一方面是当地人的力量不集中,不成规模,另一方面是缺乏高效稳定的研究、实践及推广。我们认为只有大多数的当地人都全力投入保护传统的思考及努力中,传统的延续及发展之路才会更加昌隆。
在泸沽湖观景台上,国家地理的标志牌上写了这样的话,"观景角度:全景,观景时间:全年"。春夏秋冬,四面八方,泸沽湖就像一个精美的玲珑宝盒,教我们如何能有厌倦?
她的水可以那么透,天可以那么蓝,人可以那么亲密美好,文化也是那么神秘多彩。我们多么希望泸沽湖畔的可爱的阿哥,阿妹能齐心协力保护发展我们的泸沽湖,我们的传统文化。
徒步--朝圣之路
13号早晨九点我们正式背上登山包开始雨崩徒步。在起点位置我们拉起队旗与社旗,并与赞助商旗子合影。由于前面是近十多公里的上坡路,MBC的登山杖对我们整个行程帮助很大。
天气晴朗,阳光照射比较强烈,再加上山路坡度较大,需要适应,所以走的并不轻松。幸而大家在平时有充足的训练,耐力相当不错。我们一路数着电线杆数终于在下午一点前到达南宗垭口:海拔最高点3729米。整个队伍都被兴奋和喜悦包围着,纷纷拍照留念。近处,是布满经幡的树林,远远地,是隐约若现的缅茨姆峰。
队伍在休息站充分休整后,再次出发,前往今天的目标地:雨崩村。接下来的路都是下坡,我们更清晰地见到了期待已久的雪山。远远的可以望见山上的冰川,圣洁的雪峰隐匿在云间。腾舞的云气、银白的雪色、苍翠的山林和挺拔的山峰融为一体,漏斗型的冰川倒挂在半山腰。观赏着美景,不知不觉间便到达上雨崩村。见时间充足,在落脚的旅店休息片刻后,大部分队员轻装上阵决定去神瀑看看。
一路是原始森林,自然风光无限好。到达距神瀑还有1.7公里的休息站时,我们都为眼前的美景所折服,缅茨姆峰宁静地伫立,旁边五冠峰永生守护。当地人叫五冠峰为吉娃仁安,藏族传说吉娃仁安是太子妃缅茨姆的贴身扈从。于是这个美丽的传说便随着冰川融水流向了世界的每个角落。圣洁,是每一个初见她的人内心的咏叹。由于时间及天气因素,我们不得不止步于神瀑前1.7公里处。这1.7公里,有遗憾,但更多的是内心对神山的崇敬,那份只可远观的心情。
雨崩,是一个可以将你的心都留住的地方。第二天离开的时候,心中着实不忍。然而,行囊在肩,沿途美景当作陶冶性情,而非人生羁绊。永不止步便是科考队员的精神。
出雨崩,走尼农大峡谷,路有一米来宽,右手边就是百米悬崖和呼啸的河水,若遇驮物的马队,只能人站在靠山体一侧,等马队过去方可通行。一路领队小心谨慎,大家互帮互助,于下午两点左右,安全抵达徒步终点-尼农。累,热,真想来瓶冰雪碧,庆祝我们科考队徒步成功。